15日晚,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在河北雄安舉行。在閉幕式上公布的第十七屆文華獎獲獎名單中,由北京市選送的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榮獲文華大獎。
據了解,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、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出品,北京演藝集團聯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、和田地委宣傳部共同制作,北京歌劇舞劇院、新玉歌舞團共同演出。該劇自2020年2月全面啟動創作工作,2021年6月在京首演。一年多來在全國先后巡演30余場,被譽為“是一部具有高度歷史性和民族性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品佳作”。
見證:珍稀文物煥發動人光彩
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的構想和題材來源于1995年在古絲綢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遺址出土的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”漢代織錦護臂??楀\長18.5厘米,寬12.5厘米,上有八個篆體漢字: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”,織錦現為國家一級文物,它的出土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。
作為中原出產的織造品,五星織錦護臂在地處古代新疆地區的尼雅遺址,即精絕城所在地出土,其承載的珍貴歷史信息備受矚目。專家推測護臂佩戴者的墓葬主人是精絕首領,充分說明了西域對中原文化的認同。小小護臂成為漢代各民族融合的見證。
基于五星織錦護臂這一珍貴的創作資源,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從尼雅考古現場開篇,考古人員發現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”織錦護臂后,在風沙中進入時空隧道,展開這塊織錦背后的故事:當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”的織錦護臂從黃沙中重見天日,仿佛叩響了千年西域的時空之門……大漠深處,漢朝戍邊將領奉和北人首領之子建特遭遇沙暴,被僧人救入精絕古城,并與精絕首領之女春君相識結緣。
風沙磨礪,幾番變故,在劇中角色的守望相助中,奉貼身佩戴的織錦護臂寄托著最深沉的家國情懷,見證了中原與西域人民的深情厚誼。
生動:舞臺藝術讓文物“活”起來
為準確生動還原兩千年前西域即古代新疆的歷史人文風貌,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在創作中深度發掘漢代時期中原與西域的獨特文化審美,把文化元素置入不同時空與情境,通過器樂、歌舞等多元化表現形式,在舞臺上讓文物“活”起來,用舞蹈“講”故事。
該劇從考古現場切入,穿越到兩千年前的漢代,又多次穿越閃回,最后回到現實的考古現場,最終形成了真實的考古環境與虛擬的歷史場景在同一部劇中呈現,實現了運用一個虛構的故事講述史實。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既符合歷史原貌,又具有超越時代的獨特審美,劇中所有的舞段、服化道、音樂舞美等,都源自于對于史料的深度研究和復刻還原,舞臺上的呈現都是有據可查,確保故事嚴格遵照歷史背景進行講述,體現了高度的嚴謹性和專業性。
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從歷史的真實中提煉出藝術的真實,以虛構之“事”映射歷史之“真”,以浪漫之“情”升華家國之“志”,從而展現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,故事笑中帶淚,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盛大禮贊。
包容:舞種融合實現創新表達
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在劇中體現出了極強的包容性。舞劇中建構了眾多人物角色,通過不同角色間的互動展現各民族之間的交往、交流、交融。
這樣的包容性同樣體現在舞蹈呈現上:燈舞中,精絕舞者捧燈而出,婀娜靈動,恍如飛天仙子;將士舞中,大漢將士威武雄壯,金戈鐵馬,宣示著保衛家鄉的決心;仕女舞,漢朝仕女漫步而行,端莊雍容……顯示了主創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,是一次用舞蹈解讀和展現中華文明包容性的大膽創新。
“從一件國寶,到一部舞劇,《五星出東方》的創作過程,是一場歷經艱辛、又成果豐碩的藝術考古之旅?!北本┭菟嚰瘓F黨委書記、董事長趙佳琛表示,在編劇12易稿的劇情中,《五星出東方》用美輪美奐的舞臺呈現、創新表達的舞蹈語匯和演員真摯豐滿的表演,藝術化地呈現了這件珍貴文物的歷史價值;在一場場演出中,創作者們和觀眾穿越時空,一同感受各民族廣泛交往、全面交流、深度交融的美好場景。北京演藝集團將以舞劇《五星出東方》為新的起點,持續深耕舞臺藝術作品創作,力爭生產更多精品力作。